本科生教育

以文学守护民族血脉的“根”与“魂”丨文学院党委书记银健在2025级新生欢迎仪式上的讲话

2025-09-19 作者: 编辑:文学院办公室 点击量:

在2025级新生欢迎仪式上的讲话

广西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 银健

 

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在这座承载着近百年文脉的学术殿堂里举行欢迎仪式,共同迎接文学院2025级144位本科新生、106位硕士新生、16位本科留学生、4位硕士留学生和45位语言进修生。我谨代表学院党委、行政,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祝贺你们加入广西大学文学院,即将开启一段新的人生和学习之旅。

“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同学们刚刚经历了高考或是研究生考试的激烈选拔,而后选择迈进文学院的大门,选择了一条与语言、文字、思想、情感深度交融的专业道路。有些同学或许对自己的专业选择仍旧感到迷茫:广西大学文学院是怎样的学习场所?学习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究竟能使我有何种收获?这些问题,不仅困扰着此刻在座的各位,也几乎困扰着曾经每一位站在文学院大门前青涩懵懂的新生。这些问题,大家也将会在为期一周的入学教育中陆续有所了解。在此,围绕共同的专业背景,我想简要地和大家探讨一下,文学之于自身、之于世界、之于时代的独特价值。

首先,文学是引导审视自我内心的“镜”与“灯”。在文学理论的课堂上,同学们将会接触到美国文论家艾布拉姆斯的论著《镜与灯》一书;借用书名的譬喻,我想告诉大家,经由文学的指引,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展望未来。孔子说:“诗可以观”。文学是一面镜子,它源于人类观照自身、表达自我的内在需求。通过体悟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悲悯情怀,我们得以触碰千载前的仁者之心;通过剖析莎士比亚笔下哈姆雷特的延宕与抉择,我们得以思索生存还是毁灭的终极命题。同时,文学也是一盏灯,为我们拨开前行道路上的迷雾:面对学习生活的种种考验,且让我们思索荀子“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的执着;面对暂时困顿的处境,且让我们感受辛弃疾“不妨旧事从头记,要写行藏入笑林”的乐观。文学以其蕴含的人类共通的情感和永恒的价值,给予一代代作者、读者、文学学子滋养生命与灵魂的精神慰藉。

其次,文学是带领我们感悟历史、理解世界的“窗”与“桥”。文学作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它疏通古今、联结中外,经由文学的指引,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所处的时空、脚下的土地。除了文学的各个方向,同学们也会接触到语言学的相关课程和知识。在现代、古代汉语的课堂上,通过感受方言声调的顿挫起伏,吟咏文言篇章的平仄联绵,同学们可以充分感受语言的魅力,也能够循着语言演变的轨迹,窥见一条不同于政权兴衰更替的历史发展脉络。同时,基于面向东盟的独特地理位置,同学们可以与来自世界各国的青年学生交流思想,借由跨文化交际的学习过程,深入理解其他国家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在这个全球化与本土化交织的时代,希望同学们充分利用学校学院的资源,培养出开放、包容、互鉴的全球视野,逐渐成长为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践行者,不同文明交流的使者。

最后,我希望同学们记住,文学守护着我们民族血脉的“根”和“魂”。我们常说中华文明承续数千年而未曾中断,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探寻历史,中华民族的命运与其悠久的文化根脉紧密相连,爱国主义向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无论是先秦时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明志,还是近代以来艾青等爱国诗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呐喊,他们的笔下无不饱含着浓厚的家国情怀,也正因如此,这些伟大的作品能够历久弥新,永远积蓄时代的力量。同学们,我们刚刚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希望大家站在新的人生起点上,把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以文学文脉不断滋养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用你们的笔、你们的声音,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时代书写、讲述有温度、有深度、有情怀、有力量的中国故事。

同学们,大学之大,在于大楼,在于大师,更在于大道。同样在于满含青春朝气的你们,有着无穷的活力、无尽的潜力和无限的创造力。希望你们勤于思考,勇于质疑,在学习中提升自己思维的高度;希望你们保持对生活的好奇与热爱,在日常与生命的细微角落去体会文学的真谛。衷心祝愿各位同学在广西大学文学院的学习生涯中学有所成,行有所获,不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