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科研平台 > 正文

科研平台

2020-08-02 作者: 点击量:

            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10月。最初为校级研究基地;2019年,获教育厅批准为自治区级人文社科基地。本基地最初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广西地方及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戏剧影视文学研究等。成员包括龙文玲教授、李寅生教授、孙先英教授、易小平教授、梅军副教授、李慧副教授等。近五年来,研究中心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国家社会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社科项目2项,以及广西教育厅和广西大学项目2项,在国内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8篇,并出版学术专著、译著、教材等共13部。2018年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2016年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2014年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升级为自治区级科研平台的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将下设六个方向,分别是:古典文献研究;民族与民间文化研究;文学研究;广西语言研究;广西语言文化产业研究;中华文脉在广西的传承研究。

 

            校级科研平台

                    广西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19934月成立。隶属广西大学文学院。前身是1983年成立的广西大学中文系古籍整理研究室,首任主任是沙少海教授,副主任由系主任金涛兼任。涉及的学科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献学、中国语言文字学。从1984年起招收古籍整理方向的硕士生。下设广西地方古籍整理与研究、广西历史文化研究、索引与辞书编纂等三个研究室。重点研究方向有广西地方古籍整理与研究、《古今图书集成索引》的编制及研究、古籍整理用大型电脑字库的字形研究。

  研究所突出的成果有沙少海《庄子集注》、《老子校译》、《易卦浅释》、秦似《两间居诗话》、《唐诗新选》、《中国古代名著赏析》、金涛《陆机集校注》、徐君慧《中国小说史》、梁扬、杨东甫《中国散曲史》等。大型集体科研项目有《粤西诗载校注》、《三管英灵集校注》、《古今图书集成索引》、《中华大典通用书目表》《古文献整理手段现代化问题研究——电脑大型字库字形研究》。其中林仲湘主持编纂的《古今图书集成索引》从油印本、印刷版到电子版,通过国内著名专家的鉴定,认为“在索引工作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世界汉学索引工作中达到了先进的水平”。

研究所负责人现为郭春林副教授,成员有林仲湘教授、阳静副教授、张维副教授、董艳秋副教授。近五年来,研究所承担了国家社科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其它项目4项,发表论文多篇。

 

                     广西大学创意文化研究院

主要研究东盟文化文学研究、广西文学、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文学研究等。中心主任黄文凯副教授,成员有李志艳教授、王红教授、黄海云教授、韩颖琦教授、李志峰副教授。近五年来,研究中心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国家社会科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社科项目5项,以及广西教育厅和广西大学项目5项,在国内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5篇,并出版学术专著、译著、教材等共4部。近年来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3项,咨询报告获肯定性批示4篇。

 

                        语言学研究中心


   语言学研究中心主要研究领域有:广西汉语方言研究;汉语史研究;汉语教学与习得研究。研究特色:放眼全球语言,立足本土研究;观照类型共性,挖掘区域特色;传统与现代结合,历时与共时结合。在广西汉语方言研究、汉壮接触研究、东盟国家汉语习得研究具有全国影响力。

语言学研究中心负责人现为覃凤余教授,成员有:肖瑜教授、田春来教授、唐七元教授、孙瑞副教授、李静峰副教授、李超副教授、潘立慧副教授、刘莉讲师、覃东生讲师。研究中心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研究中心成员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在《中国语文》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著作8部,承担项目63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项,省部级项目24项, 获省部级奖项4项。

   中心负责人 覃凤余教授是民政厅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广西地区普查的专家小组负责人,其“广西壮语地名常见对音汉字的规范字推介研究”(教育部项目)“广西壮语地名译写用字规范”(民政厅委托项目)“武宣县地方地名原生读音采录及转写”(武宣县委托项目)都是或直接参与广西的第二次地名普查的,或是对第二次地名普查的理论指导,有直接的应用价值。